「桶柑」在台灣也有超過兩百年的栽種歷史,以往用特殊紅漆木桶裝盛運送到各地銷售,因而得名「桶柑」,而多年來,其產季也多跨越農曆春節,故也被稱作「年柑」。
桶柑剛於台灣栽種初期,以陽明山、北投為多,所以又名草山柑仔,桶柑喜愛生長於溫涼氣候,但也害怕多雨,因此經過百年發展後,種植區域逐漸移往竹苗等山區,雨量較北部少的竹苗山區,不但因桶柑而帶來多元發展,更理想的氣候環境,也讓桶柑風味有更好的發揮。
經過蜿蜒山路抵達阿有哥農場,井然有序、整潔清爽的環境,難怪每棵果樹結實壘壘,走入果樹間,發現山羌留下的痕跡,阿有哥說果園也是野生動物的樂園,雖然經常吃橘子,但就吃吧!就是陪伴自己農忙的小狗「蛋黃」也愛吃呀!「年柑」顧名思義,最佳品嚐時機就落在過年前後,紅澄澄的桶柑,更是應景喜氣的優質果品。吃獅潭桶柑時,先用指甲把柑皮刮破,將其貼近鼻頭,享受優雅甜蜜,再剁食果肉,瓣瓣細嚐,這「嗅覺」與「味覺」的交響,也是年節居家的一番享受。
27A (20-25顆) / 10台斤
25A (25-30顆) / 10台斤
23A (30-35顆) / 10台斤
另有桶柑(惜福果),歡迎來電洽詢!
台灣本島 宅配到府:常溫
預計於2025年1月15日起,依訂單順序出貨